《脑洞大师》2025AI突破!智能队友系统开发者专访

《脑洞大师》2025AI突破!智能队友系统开发者专访:让AI陪你一起“脑洞大开”

“以前玩家总吐槽我们游戏太难,现在好了,AI队友直接帮你‘开光’脑洞!”面对镜头,《脑洞大师》主创团队负责人陈宇笑着抛出这句话,2025年开年,这款以“反套路解谜”闻名的手游凭借全新上线的“智能队友系统”再度引爆热搜,这次,我们走进开发团队,听他们聊聊如何让AI从冷冰冰的代码变成会“抖机灵”的队友。

“我们不想做外挂,想做懂你的搭档”

当被问及为何要开发AI队友时,陈宇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打开手机演示了一段游戏录像:玩家卡在“如何用三根火柴摆出四个三角形”的关卡,AI队友突然弹出对话框:“要不……把火柴掰断试试?”玩家愣了两秒后笑骂:“这什么阴间思路!”但手指却诚实地照做——答案竟真的藏在“破坏规则”里。

“传统解谜游戏的提示系统像说明书,但人类思考是跳跃的。”陈宇解释,“AI队友的底层逻辑不是给答案,而是模拟人类‘灵光一现’的瞬间,它得会观察你的操作习惯,比如有人喜欢先点道具栏,有人习惯画辅助线,然后在这个基础上‘抛梗’。”

《脑洞大师》2025AI突破!智能队友系统开发者专访

技术负责人李楠补充道:“我们训练AI用了超过200万条玩家真实解谜路径,但关键不是数据量,而是让AI学会‘犯错’,比如人类会误触道具、会钻牛角尖,AI也得有这些‘不完美’反应,才能让对话显得真实。”

“调教”AI比造火箭还难?

提到技术难点,李楠直呼“踩坑踩到麻木”,最初团队尝试让AI直接生成答案,结果被玩家骂“破坏游戏性”;后来改用“引导式对话”,又因AI说话太正式被吐槽“像客服”,最终他们找到平衡点:让AI保持70%的理性分析+30%的“不正经”。

“比如有个关卡要帮外星人修飞船,正确解法是用云朵当润滑剂,AI不会直接告诉你,而是会说:‘兄弟,我觉得这外星人可能没学过物理……’这种带点吐槽的语气,玩家反而更愿意互动。”李楠边说边展示调试日志,密密麻麻的标注里写着“此处需增加0.3秒停顿,让玩家有接梗时间”。

更棘手的是实时协作功能,当玩家组队解谜时,AI要同时处理四个人的操作习惯,还要避免“抢戏”。“我们给AI设定了‘存在感阈值’,比如当团队卡关超过5分钟,它才会用‘我有个大胆的想法’开头抛提示,而且必须用不同玩家的语气说话。”陈宇透露,有次测试中AI模仿东北玩家口音说“老铁你瞅啥”,直接让整个团队笑到重启游戏。

AI会抢走人类的“脑洞”吗?

面对“AI让游戏变简单”的质疑,主策划王蕾拿出数据:内测期间,开启AI队友的玩家通关率仅提升12%,但关卡讨论量激增300%。“玩家不是变懒了,而是敢尝试更奇葩的解法了,比如有道题需要把手机倒过来才能看到隐藏提示,以前90%的人直接放弃,现在AI会‘无意中’说‘我手机好像中病毒了’,倒着看反而成了流行玩法。”

《脑洞大师》2025AI突破!智能队友系统开发者专访

团队还埋了个彩蛋:当AI检测到玩家连续三次用相同思路解题,会突然“叛变”给出错误提示。“我们想保留那种‘被队友坑’的乐趣。”王蕾笑道,“毕竟解谜游戏的精髓不是正确率,而是和朋友一起拍大腿的瞬间。”

让AI成为“赛博朋友”

谈及后续计划,陈宇的回答出乎意料:“我们不想做更强的AI,而是想让AI更有‘人味’。”团队正在测试“记忆功能”,让AI记住玩家的游戏习惯,甚至能调侃“你又把香蕉当武器了?”;更长远的目标是让AI拥有“成长线”,随着玩家等级提升,AI的说话风格也会从“萌新”变成“老司机”。

“有玩家说,现在AI队友比他女朋友还懂他。”李楠打趣道,“虽然夸张,但这就是方向,我们希望十年后,玩家打开游戏时,AI会说‘哟,老伙计,这次又带了什么骚操作?’”

后记
采访结束前,陈宇突然掏出手机:“要不现场考考我们的AI?”他选了一道内测时零通关率的关卡:用系统自带emoji摆出“自由女神像”,AI队友沉默三秒后弹出:“兄弟,你听过‘表情包抽象派’吗?”在场所有人盯着屏幕上那堆七扭八歪的符号,突然爆发出大笑——或许这就是《脑洞大师》想传递的信念:最好的解谜答案,永远藏在人类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里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