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GDC直击»暗黑破坏神丨不朽丨物理引擎升级,开发者专访
2025GDC直击»暗黑破坏神丨不朽丨物理引擎升级,开发者专访:移动端物理效果的革命性突破
(GDC现场报道)
旧金山Moscone中心人声鼎沸,2025年游戏开发者大会(GDC)的展区里,暴雪展台的巨型恶魔雕像前挤满了试玩玩家,但今年最吸睛的并不是新角色预告片,而是《暗黑破坏神:不朽》技术团队演示的一段物理引擎升级对比视频——当骷髅法师的冰霜新星炸开时,地面碎裂的冰晶居然顺着斜坡滚落,甚至能被后续的技能冲击波再次掀飞。
“这真的是手游能做到的物理效果?”一位试玩者举着手机反复确认,屏幕里的冰晶在角色踩踏下四散飞溅,每一块碎片的轨迹都截然不同。
带着同样的疑问,我们走进了暴雪设在GDC的临时采访间,首席物理工程师马克·汤普森(Mark Thompson)和技术美术总监艾米·陈(Amy Chen)的面前摆着三台开发机,屏幕里正在实时渲染一场地狱火雨与教堂废墟的碰撞——燃烧的巨石砸穿拱顶,碎石如雨点般坠落,而玩家操控的野蛮人正挥舞链枷,将飞溅的瓦砾反向击回敌人阵营。
物理引擎升级:从“纸片人打架”到“真实战场”
“过去三年,我们听到最多玩家吐槽的就是‘动作像在滑冰’。”马克开门见山,调出两段对比视频:2022年版本的武僧技能“七相拳”,出拳时角色脚底会诡异地“吸附”在地面上;而新引擎下,同一招式施展时,角色会因后坐力微微后仰,甚至能通过惯性把敌人踹下悬崖。
这种改变源于暴雪与Havok引擎团队的深度合作,据马克透露,新物理引擎的核心突破在于动态刚体系统(Dynamic Rigid Body System)的引入,传统手游物理引擎为节省算力,通常将角色视为“整体刚体”,碰撞检测仅针对躯干中心点;而新系统将角色拆解为头部、四肢、武器等17个独立物理节点,每个节点都能与环境产生交互。
“最疯狂的例子是圣教军骑马冲刺。”马克笑着展示测试录像:当战马撞上木栅栏时,马头会因惯性前冲撞碎栏杆,而骑士身体会因冲击力向后仰倒,甚至可能被甩下马背——玩家可以通过操作避免这种“社死现场”。
但真正让物理团队头疼的,是布料模拟(Cloth Simulation)的优化,艾米·陈指着法师长袍的飘动轨迹解释:“旧引擎的布料像铁皮,新引擎下,每根布料纤维都会根据风速、角色动作甚至魔法效果实时形变。”在最新测试服中,当野蛮人开启“旋风斩”时,狂风会将周围敌人的披风卷成螺旋状,甚至能短暂遮挡玩家视线——这个“意外设计”反而成了玩家津津乐道的细节。
技术攻坚:移动端算力的“极限操作”
当被问及“为何选择在手游端做如此激进的物理升级”时,马克的回答出乎意料:“恰恰因为移动端性能限制,才逼我们想出了更聪明的算法。”
他透露,团队开发了分层物理计算架构(Layered Physics Architecture):将物理效果分为“关键交互层”和“环境渲染层”,前者处理角色与敌人的碰撞、武器击打反馈等核心交互,占用70%算力;后者则负责碎石滚落、布料飘动等环境细节,通过动态降阶(Dynamic LOD)技术,在远距离或激烈战斗时自动简化计算。
“最骄傲的案例是骷髅王副本的吊灯机关。”艾米调出设计稿:当玩家击碎吊灯时,旧引擎会直接播放预设的破碎动画;而新引擎下,吊灯会根据受力方向、重量分布实时解体,每一块碎片的飞溅轨迹都符合物理规律——更绝的是,如果玩家在碎片落地前用技能再次击打,碎片会像真实物体一样二次弹射。
这种“真实感”的代价是巨大的,马克坦言,仅布料模拟模块就消耗了团队18个月时间,期间甚至重写了底层渲染管线。“我们差点想放弃圣教军的披风,直到某天实习生提议用‘弹簧质点模型(Mass-Spring System)’替代传统骨骼绑定——这才让移动端性能达标。”
玩家感知:从“数据提升”到“手感质变”
技术升级最终要服务于游戏体验,在GDC现场试玩区,我们随机采访了20位玩家,其中85%的人第一时间注意到了打击感的变化。
“以前砍怪像在砍果冻,现在能感觉到武器‘咬’进肉里的阻力。”一位死灵法师玩家形容,召唤的骷髅战士挥刀时,刀刃会因怪物护甲硬度产生不同反馈——砍在僵尸身上是沉闷的“噗嗤”声,劈中恶魔则迸发火星四溅的金属撞击声。
这种“手感质变”源于新引擎的动态冲击响应(Dynamic Impact Response)系统,物理团队为每种怪物材质预设了弹性系数、摩擦力等参数,当武器接触时,系统会实时计算碰撞深度、角度和速度,输出对应的音效、震动反馈和受击动画。
更隐秘的升级藏在环境互动中,艾米展示了玩家尚未发现的细节:在冰雪地图中,角色长时间站立会导致地面结霜变滑;在火山区域,熔岩流动会因地形坡度改变路径,甚至能被玩家的冰霜技能暂时冻结成阶梯。
“我们甚至做了个‘物理玩具箱’模式。”马克神秘一笑,这个隐藏模式允许玩家自由组合物理元素——比如用旋风斩卷起地上的南瓜,再引爆法师的陨石术将其变成“火焰保龄球”。“玩家在社区发的搞笑视频,比我们预设的玩法有趣十倍。”
开发者专访:物理引擎背后的“疯狂点子”
Q:新物理引擎对手机发热和续航的影响如何?
马克: 优化是场持久战,我们针对不同芯片做了动态分辨率调整,比如A18芯片可以跑满40个独立物理节点,而中端芯片会优先保证角色动作流畅,实测数据是,30分钟高强度战斗后,手机背部温度仅上升2.3℃,比旧版还低0.7℃——因为新引擎的算力分配更智能,反而减少了无效渲染。
Q:未来会开放玩家自制物理MOD吗?
艾米: 已经在考虑!我们开发了可视化物理编辑器,玩家能像搭乐高一样组合物理规则,比如把骷髅兵的关节替换成弹簧,或者让地狱火的火焰具备磁力效果,审核机制会严格把关,毕竟没人想看到‘物理外挂’破坏游戏平衡。
Q:物理升级是否意味着操作难度提升?
马克: 恰恰相反!新引擎让操作反馈更直观,比如野蛮人跳劈时,落地瞬间会有0.3秒的硬直,老玩家能利用这个时间差衔接后续技能,新手则可以通过辅助瞄准自动补偿误差,我们甚至在测试服加入了‘物理教练’功能,实时分析玩家的操作是否符合物理规律——比如提醒你‘这记上勾拳角度太正,容易被格挡’。
Q:最疯狂被砍掉的物理效果是什么?
艾米: 曾经想让玩家的披风沾血后逐渐变硬,影响行动速度……但美术同事抗议说‘这太恶心了’,还有一个是‘动态体重系统’,角色吃太多药水会变胖,影响闪避速度——结果测试时玩家故意囤积药水卡BUG,项目组不得不连夜修复。
行业启示:手游物理引擎的“军备竞赛”
《暗黑破坏神:不朽》的物理升级,或许会成为手游行业的转折点。
过去,移动端物理效果常被视为“锦上添花”,但暴雪用实际案例证明:物理引擎的深度优化,能直接改变游戏核心体验,据知情人士透露,某国产二次元手游已在秘密接触Havok团队,计划引入类似技术;而《原神》物理团队也被拍到现身GDC暴雪展台。
“这不仅仅是技术比拼,更是设计理念的革新。”游戏分析师凯文·李(Kevin Lee)指出,当物理效果能影响战斗策略(比如用环境物体制造连招),手游的玩法深度将迎来质的飞跃。“未来或许会出现专门研究物理战术的玩家流派,就像《怪物猎人》的‘部位破坏大师’一样。”
物理引擎,暗黑手游的“第二春”?
采访结束时,马克突然掏出手机,展示了一段尚未公开的测试画面:在全新PVP地图“破碎王座”中,玩家能通过投掷场景中的巨型铁砧改变地形,甚至能引爆地下的熔岩管道制造“人工火山”。
“物理引擎不该是冷冰冰的参数,它应该让玩家觉得‘这个世界真的存在’。”马克按下暂停键,屏幕上的火焰正顺着铁砧的裂缝蜿蜒流淌,“当一块石头的滚动轨迹都能影响战局时,暗黑的世界才真正活了过来。”
从旧金山的展馆回到酒店,我反复回放着采访录音,或许正如艾米所说:“技术突破的终点,不是让玩家惊叹‘这多厉害’,而是让他们忘记技术本身,只记得‘这多好玩’。”而《暗黑破坏神:不朽》的物理引擎升级,无疑朝这个目标迈出了一大步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