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伪造图像,P图“照妖镜”在各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
如何判断一张图片有没有被P过?
社媒上的美颜照片尚属小事,但如果身份证、护照、学历证明这些重要文件和图片也能通过PS神技篡改,问题就大了。
常见的方法是肉眼检查图片中的异常区域:如果一张图片被PS修改过,那么图片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异常区域,如颜色、光线、透视关系等方面的不自然。检查这些异常区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图片是否被PS修改过。
这种依靠肉眼鉴别的方法,一方面,可靠性因眼力而异,较为参差;另一方面,如果鉴定篡改是工作中的常规需求,也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精力,人工成本极高。
举例来讲,在企业报销流程中,财务部门需要核验大量截图、凭证的真实性,以保证财务流程的安全性。在审核环节中,可靠的篡改检测方式能提供相当大的助力。
深度学习的方法为图像篡改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。人工智能检测技术能够捕捉图像在篡改过程中留下的细微痕迹,基于海量数据学习图像被篡改后统计特征的变化,智能判断图片是否被篡改。检测覆盖了复制粘贴、拼接、擦除等多种篡改形式与混合篡改,还能够定位修改区域,以热力图形式展示图像区域篡改置信度。
篡改技术已在众多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:
01银行业务
在银行移动开户、信用卡申办、保险理赔,以及商业消费场景中,每年都会因欺诈带来巨大的资金损失与潜在风险。其中,身份信息核查是银行、保险等业务场景中的首要项。 近年来,证件造假案件屡见不鲜。2024年6月,内蒙古某地破获了一起伪造机动车证件抵押诈骗案件,嫌疑人在汽车租赁公司租车后伪造车辆行驶证,转手抵押获得借款,涉案金额超300余万元,辨别证件真伪亟需“火眼金睛”。
02 财务审核
上文已经提到,在财务审批过程中,对网约车订单、付款截图、航空行程单、酒店流水等各类报销佐证单据的真实性检验是一项重要任务。 手机P图工具的普及和肉眼难以分辨的P图效果对企业的财务安全性造成了严重挑战。当截图单据能被轻而易举地篡改,审核人员除非练就“火眼金睛”,否则便难以保证手中批准的流程项目是真实可靠的,而事实上,“对图捉虫”也并不是财务人员应该额外负担的工作。 以网约车订单截图为例,交通费发生时间、金额都是财务审核的重点,AI图像篡改检测能够协助财务人员辨识截图中经过P图篡改的时间、金额数字,提升工作便利性与安全性。
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篡改场景,比如电话诈骗、网络诈骗等,常常利用P过的图片欺骗受害者。
发表评论